学院新闻

第三届形式语⾔学与语⾔多样性研讨会顺利举行

  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下文简称为语言所)主办的“第三届形式语言学与语言多样性研讨会”在外院新楼501会议厅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围绕语言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呈现形式语言学在语言本体研究方面的特点,推动形式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澳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专家学者进行参会报告。开幕式由语言所胡旭辉副所长主持。

  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王丹副院长首先致辞,指出此次会议的一大特点是汇聚了多位我国外语和中文学科下形式语言学的领军学者和中青年学者;她回顾了外院语言学研究与形式语言学领域的深厚渊源和语言所近期在形式语言学领域的教学、研究成果,介绍了语言所的本科生语言学项目。最后,她祝愿会议圆满成功。

 

 

  随后,学者们纷纷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语言本体在形式上的多样性表现及背后的句法、语义机制。香港中文大学邓思颖教授探讨了拟声词在汉语中的句法地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石定栩教授以“了2”为例,探讨了句末助词的结构位置和相关的理论问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庆文教授对汉语的有定名词短语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以期揭示名词结构的内在普遍属性;浙江大学邱明辉同学与李旭平教授探讨了汉语中“X-多”结构在数词表达中的比较和近似含义;清华大学余芷茵同学和胡笑适副教授总结了普通话、粤语、英语表达有定性的概念的允准条件和偏好表达;香港中文大学邓盾副教授报告了他和陕西师范大学黄瑞玲助理研究员合作的对揭阳闽语中多功能虚词“个”的研究成果;澳门大学刘鸿勇教授讨论了监利赣语中句末“去的”和“去哒”两个标记的语法功能;清华大学贺荣同学和刘明明副教授讨论了汉语使用“还是”一词的选择问句的句法与语义问题;首都师范大学郝琦博士报告了他和胡旭辉副教授合作的关于现代汉语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句法分析的论文及句法构造概念的理论假设;华中农业大学的徐贝贝副教授探讨了武汉方言中的句末助词“咧”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的多重功能;北京大学胡旭辉副教授从吴语句末虚词的特殊表现和跨语言一致性标记的形态差异出发,提出“命题锚定”的句法假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程航博士探讨了轻动词的功能层次及其在不同语言中的实现形式;北大外院博士后李臻探讨了西海岸班图语言中主语标记在焦点位置引发的a-/ka-交替现象;北京语言大学何雨殷博士探讨了现代汉语中有限性争议的限定性问题,并提出将时态与限定性关联的假设。

  

  会议最后,语言所所长高彦梅副教授做了闭幕式发言,对会议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高老师回顾了本次会议三大类重要议题:(1)对汉语经典问题的新思考;(2)对汉语方言的形式语义探讨;(3)跨语言研究。高老师指出这是北大外院第一次举办形式语言学领域的会议,强调外院语言所在语言学理论流派方面的多样性与包容性的特点,并再次对参会的各位老师以及在场的同学们表示感谢。

  至此,第三届形式语言学与语言多样性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丰富的语言现象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观点和洞察,并且将语言多样性的本体研究置于前沿的理论视角,整个会场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氛围。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和思想碰撞的平台,也必将为我国形式语言学研究以及我校外语语言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撰稿:陈唯可、梁煜、隋绍丹

  摄影:朱孟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