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语系“文学教育传统研讨会暨罗芃教授追思会”成功举办

  2023年12月10日,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法语系及北京大学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民主楼208会议室共同举办了“文学教育传统研讨会暨罗芃教授追思会”。

 

 

  当天上午,来自首都各大高校法语系的专家和青年学者,我院法语系教师、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发言嘉宾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车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刘海清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龚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刘晖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孙圣英教授、外交学院王晓侠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周莹老师、首都经贸大学平原老师以及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所高冀老师等。首都高校法语界教师们济济一堂,就高校法语教育中的文学教育传统及现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论坛由本校法语系杨国政教授主持。杨国政教授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师生致以热烈的欢迎。随后,嘉宾们追忆了与北大法语系的渊源以及与罗芃老师的往事,分享并介绍各高校法语系文学课程的设置、课时安排、师资情况、教学内容以及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调整等情况,同时也指出在教学科研方面当前面临的一些普遍问题。嘉宾同时分享了各高校的先进经验,例如采取多种积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感知语言魅力;开设新的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提升学生对于文学的热情和对文学史的探索;邀请名家名师进课堂,激发学生们的文学学习兴趣。

  论坛的最后,杨国政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并对参会的各位老师、同学、朋友分享的经验和提出的问题表达了真切的感谢。与会者表示研讨会促进了法国文学界同行们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罗芃教授追思会”在当天下午举行。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院长陈明教授、党委书记李淑静教授,罗芃教授的亲属、友好、同事和学生,多家出版社代表,法语系退休、在职教师,以及在校各年级同学代表前来参会,一同追思先生风骨,缅怀师者风范。

  北京大学法语系段映虹教授主持追思会。段老师表示,罗芃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北大法语专业培养的第一届研究生,在法语系任教26年间开设了“法国文学史”“现代法国文化思潮导论”“二十世纪法国文学批评”等本科及研究生核心课程,是法语专业文学教育承上启下的中坚人物。此次追思会旨在回顾杰出前辈学者的治学和为师之道,希望各位嘉宾能够从中汲取教益。

 

 

  外语学院院长陈明教授首先致辞。他回忆了三十年前聆听罗芃教授讲课的经历,感慨其温文儒雅的语调犹在耳畔。他认为罗芃教授代表了中法文化融合的精粹,也呈现了北大外院所向往的风骨。罗芃教授是法语系学术科研的强大支撑,树立了精神标杆。对他的追忆将给予后人前行的勇气、希望与信心。目前,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正在筹建电子资源库,组织编写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档案精选,希望以此种形式永远铭记、传承学术前辈们的丰硕成果。

 

 

  罗芃教授长女罗湉副教授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为题,通过展示父亲生前珍贵的老照片,回顾了他恬静丰足的一生。罗芃教授理性内敛,淡泊超然,端方正直而又幽默风趣的形象在一件件往事回忆中逐渐变得清晰立体。最后罗湉老师朗诵了父亲的诗作《七十咏怀》,代表他同大家告别。

 

 

  刘咸德先生是罗芃教授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中同学,他回忆起两人六十六年交往中的点滴瞬间,宿舍斗殴趣事、玄武湖游泳之约、印象派绘画入门,往事历历在目。最后刘先生希望将生于苦寒之地,随风摇曳、直率优雅的翠雀花献给他的“小伙伴、老朋友”。

 

 

  罗芃教授在研究生时期的同窗盛宁教授盛赞其治学态度与学术风范,认为他从不赶时髦、图虚名,对得起传道受业解惑者的良心,堪称学术上的真君子。龚文庠教授作为罗芃教授多年好友,分享了二人交往中的趣事,使原本有些沉重的氛围重新活跃起来。

 

 

  曾任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学术委员会主任的赵振江教授追溯了与罗芃教授在工作中的默契配合,认为对罗芃教授最好的追思乃是继承法语系文学教育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与罗芃教授共同编写《欧洲文学史》的刘意青教授讲述了参评国家教育部社科类书籍最高奖项的经历。当时《欧洲文学史》也参加评选并受到重视,但罗芃教授力主推举田德望先生的译作《神曲》获一等奖,并解释道“不管怎样,我们在道义上是正确的”。这件事展示出罗芃教授极为高尚无私的人品。

 

 

 

  丁宏为教授以罗芃教授的眼神作为切入点,称之为真正熟读文学经典的目光、谦谦君子的目光。通过回忆两人在山东的海滨岁月,表达了对罗芃教授的崇高敬意与深深不舍。车槿山教授认为罗芃教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满足了学人对前辈治学及为人的优秀品质的想象,又能够守正创新、不摆架子,与后辈相处融洽。秦海鹰教授回忆起两人之间的最后一则微信通信,指出罗芃教授一生追求真知,待人诚挚,董强教授认为自己与罗芃教授堪称忘年交,赞佩其学贯中西的精神风貌。

 

 

 

  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李月敏女士讲述了罗芃教授翻译《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时做出的三点声明,并勉励年青一代继承文学教育传统,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追思会现场座无虚席,但是还有许多未能如愿到场的亲朋、老友、学生,他们以文字寄托情谊,请段老师代为朗读。孟华教授回忆与罗芃教授编撰“法兰西思想文化丛书”、成立法国文化中心以及其他工作中的倾力合作。申丹教授感谢罗芃教授为欧美文学研究中心付出的心血,高一虹老师用简练的文字传递厚重的哀思“愿追思会使罗芃教授在天之灵安息,他的精神得以传承。和你们在一起!”

  追思会下半场进入来宾自由发言环节。王文融教授、余中先教授、商务印书馆姚翠丽女士、人民文学出版社欧阳韬先生、北大出版社张冰女士、杨国政教授,罗芃教授的博士生龚觅教授先后发言,从各自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罗芃教授著述严谨,以德立身,提携后辈的大家风范。追思会结束前,法语系本科生高可心与郝元隆同学分别朗诵了罗芃教授翻译的《阿德里安回忆录》与《巴马修道院》选段,其文风沉郁庄重却不失华丽,其为人正如王斯秧教授的引用,“像石里包着的火”。法语系主任周莽老师最后对追思会进行总结,认为度过了极为充实的四个小时,罗芃教授仿佛又回到我们身边,往事重现,精神永存,一切都恰到好处。

  

  本次追思会回顾了罗芃教授的人生经历与学术建树,深切缅怀了先生的道德文章和嘉言懿行。愿我们与罗芃教授深情告别的同时,也能不忘其精神感召,学以报国、勇攀高峰!

  

撰稿人:李实、李嘉文

摄影:张倍嘉、陈思如、石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