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南亚讲坛第二十四讲:医药与火药:竺医与汉药偶遇而引起的一场化学反应

 

北京大学南亚讲坛第二十四讲

 

题目:医药与火药:竺医与汉药偶遇而引起的一场化学反应

Elixir and Powder: A Chemical “Explosion” Triggered by an Encounter between Indian and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主讲人:陈金华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主持人:陈  明教授(北京大学南亚学系)


陈金华,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国际佛教研究协会学刊》编委。曾担任加拿大国立东亚佛教讲座教授多年。其他任职大学包括弗吉里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东京大学等。英文专著有:Making and Remaking History (1999) Monks and Monarchs, Kinship and Kingship (2002) Philosopher, Practitioner, Politician (2007) Legend and Legitimation (2009)Crossfire (2010)。发表期刊论文与论文集专章70余篇;合编论文集五部。有关佛教跨文化功能的若干英文文章经修订、翻译,新近由中西书局结集出版为《佛教与中外交流》(2016年)。曾获日本学术振兴会、 加拿大国家社科基金(SSHRC)和Peter Wall高级研究院、德国洪堡基金会(A. V. Humboldt Foundation)和马普研究所 (Max Planck Institute) 以及美国的全国人文研究中心(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等机构的研究基金。目前领导一项为期多年的旨在重写东亚宗教重要面向的国际性与跨学科的庞大项目,由加拿大政府资助并得到国际上诸多名校与基金会的支持。

讲座提要:中印医疗传统各有千秋,交流历史古远而持久。二者的碰撞常有意想不到的金石火花。本次演讲探讨围绕南亚僧人释迦弥多罗身上的一段中印宗教与医学的邂逅。释迦弥多罗的案例提示我们,中印的交流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纯宗教的,更不是纯佛教的。释迦弥多罗能膺选为唐代宫廷的内供奉,靠的不全是(甚至不主要是)其佛法大师的名声,还因着他杰出的医术。似乎,唐代的帝王更多的是把他当作一位医药顾问,而非宗教导师。特别是,他的五台山之旅可能不完全是一种个人的朝拜行为,也不完全是受他的中国檀越之托,迫切希望将五台山新得的神圣品格合法化,即佛教的一块中心圣地。事实上,亟需措意的是另外一个可能性,即这次朝圣之旅,至少部份缘于寻求一种关键的催化成份,来为唐高宗炼取长生不死的丹药(硝石,即火药的要素)。火药位列中华四大文明。倘若它的发现与提炼确是经由一位南亚僧人出于养生与长生的疗程而促成,这就实在太意味深长了:一个摈绝对生命执着以及几乎无条件地反对暴力的伟大宗教,其一位杰出代表在诸多因缘的合力之下,汲汲于指导一位汉家天子求取长生乃至永生,而其求取长生丹药的漫漫长途却又在不经意间促成一种化学原料的发现,后者在若干世纪之后辗转传入欧洲,被制成人类有史以来最具毁灭性的利器,并因此将人类社会从冷兵器时代推进热兵器时代,彻底改变了东西方文明的力量对比,扭转了人类历史的演进历程与方向。历史深沉的悖谬与无奈,不断地在漫长的滔滔的时间长河揭开其层层面纱,令人惊叹连连,唏嘘不已。

时间:
20161123日(周三)下午3-5

地点: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新楼401会议室

 

举办单位: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南亚学系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