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北京大学第八届“文学与图像”学术论坛顺利举办
2024-09-26
2024年9月21日至22日,北京大学第八届“文学与图像”学术论坛在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新楼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中国文化书院跨文化研究分院协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史料集成及其研究”课题组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多语种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比较研究”课题组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及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韩国高丽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内外三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近五十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后浪奔涌与迭代无限的文学图像”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学者合影
9月21日上午8时30分,论坛开幕式在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新楼501会议室举行。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日语系主任丁莉教授主持开幕式。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党委书记李淑静教授、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王邦维博雅讲席教授、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赵宪章教授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青生教授分别致辞。李淑静教授在开幕致辞中热烈欢迎与会专家学者,并指出“文学与图像”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七届,不仅体现了学界对这一领域的持续关注,也展现了跨越传统与现代、文字与视觉的研究趋势。王邦维教授回顾了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王教授特别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认为这将为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赵宪章教授指出,经过十年发展,文学与图像研究的基本观念、方法和路径已经非常清晰。他回顾了十年前文学遭遇“图像时代”时引发的焦虑和思考,强调如今北京大学之所以能在这一领域取得深入发展,在于认识到语言与图像关系的根本性探讨是该领域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朱青生教授幽默地讲述了自己如何“意外”参与到本次论坛中来。朱教授简要介绍了正在进行的埃及图像研究项目,强调图像研究需要多语言、多学科的支持,呼吁加强国际合作。
开幕式主持及致辞:丁莉教授、李淑静教授、王邦维教授、赵宪章教授、朱青生教授
随后,举行了《文学与图像》(第八卷)新书发布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赵敬鹏副教授主持发布会,赵宪章教授回顾了丛书的创刊背景和发展过程,强调了这套丛书对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作用。陈明教授详细介绍了丛书的编撰历程,感谢了各位专家学者的贡献,并对该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了积极展望。
《文学与图像》(第八卷)新书发布会合影
本届论坛包括主旨发言、主论坛和青年学者分论坛三部分。
主旨发言环节由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副院长吴杰伟教授主持。
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作“论中国画的‘伦理透视’”报告。赵教授在分析中国画的透视特点时,指出使用“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来区分中西绘画是一种误区。他提出,中国画透视的主要特点是透视的伦理化,可称之为“伦理透视”。这种“伦理透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绘画艺术的深刻影响,也是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
北京大学朱青生教授作“图像描述研究”报告。朱教授以《汉画总录》的画面描述为中心,深入探讨了语言与图像之间的复杂关系。他分析了科学语言、思想语言和艺术语言在图像描述中的不同功能,并探讨了在当代图像时代,计算机技术如何影响和改变我们对图像的描述和理解方式。
北京大学陈明教授作“‘大雁衔龟’:一个民间故事图像的亚欧跨文化之旅”报告。陈教授通过全面搜集整理“大雁衔龟”的图像史料,分析了这一民间故事图像在古代亚欧文化交流中的流变过程。他特别关注了故事图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的“空间与飞行”和“双重观看”两种特征,探讨了这些特征在审美和叙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与会学者发言
主论坛共分五场,第一场主题为“文学与图像、历史与发展”,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穆宏燕教授主持,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欧荣教授评议。西北师范大学王志翔副教授的报告“模拟、标识、转型——中国早期图像的绘制缘起与时代演变”探讨了中国早期图像的发展历程,指出图像经历了从对自然的模仿,到具有神圣性的标识,最后在春秋战国时期转向抽象化和专业化的三阶段演变。浙江树人学院艺术学院李森研究员作“文字书写与图像叙事的兴起——兼论中西方叙事性图像的发展”报告,分析了文字书写对图像叙事的影响,认为文字书写改变了时间与心理感知模式,促进了图像叙事的兴起。南开大学文学院李玉平副教授的报告“文字与图像二元对立之批判分析”批评了传统的文图二元对立观念,主张纯粹的文字或图像并不存在,提出应该用新的符号分类体系来重新审视文字与图像的关系。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桑盛荣副教授作“图写诗意:中国诗意图界域与模式”报告,提出了“图写诗意”的概念,阐述诗意图不仅是对诗的模仿,更是一种从图到诗的观众接受过程,体现了中国诗歌独特的诗意观照方式。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张涛副研究员在报告“礼图的媒介转换”中考察了礼图在不同媒介中的变化,阐明从印刷到电影再到数字技术的媒介转换过程如何增强了礼图的审美属性和文化功能。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赵敬鹏副教授作“论明清小说叙事与运河空间——基于文学与地图关系视角”报告,探讨了运河空间在明清小说叙事中的作用,阐述运河空间的描写对明清小说的叙事结构和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展示了这一研究视角如何拓展了明清小说叙事研究的新维度。
第二场主题为“东方文学与图像阐释”,由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熊燃助理教授主持,浙江树人学院艺术学院李森研究员评议。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穆宏燕教授的报告“从1370年大不里士《卡里来与笛木乃》插图本看波斯细密画对中国艺术的融会贯通”分析了该插图本中的中国艺术元素,阐述了波斯细密画如何吸收并融合中国绘画技艺,最终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贾斐副教授作“莫卧儿王朝早期的印伊文化交流——以《卡里来与笛木乃》抄本为例”报告,探讨了《卡里来与笛木乃》在印度的翻译与重书过程,分析相关抄本插图如何反映了印度对波斯文化的吸收。山东师范大学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马保全副教授的报告“伊斯兰教中国化视阈下元明阿拉伯文、波斯文碑刻中的图像研究”考察了元明时期阿拉伯文、波斯文碑刻上的图像,揭示了这些图像既反映伊斯兰教艺术特征,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双重性。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张丽香教授作“本生源流——以Śyāma-Jātaka为例”报告,通过分析《睒子本生》的文本和图像演变,展示了该故事从印度到中亚再到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变化。桂林理工大学吴小红讲师的报告“《婆罗多大战记》和爪哇族群政治生成模式”探讨了《婆罗多大战记》在爪哇文学中的接受与改编,分析其如何影响了爪哇族群的政治观念形成。
第三场主题为“西方文学与图像阐释”,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刘晨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青生教授评议。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国墨助理教授的报告“中国明清瓷器上的基督教图像:艺术融合和宗教影响”选取了四件绘有基督教图像的明清瓷器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些图像如何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基督教图像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获得的新的内涵。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王媛副教授作“论A.S.拜厄特《静物》中的语象叙事”报告,分析了拜厄特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语象叙事技巧,探讨了这种叙事方式对于展现“凝视”问题和雌雄同体主题的作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魏丹妮讲师的报告“俄苏先锋主义诗画中的‘透视’——以哈尔姆斯对马列维奇的书写为例”探讨了俄苏先锋主义文学与绘画如何打破诗与画的界限,分析了哈尔姆斯如何借鉴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艺术理念来重构视觉叙事。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王虹元助理教授的报告“新视觉与新现实:俄国白银时代文学中的印象主义”考察了印象主义绘画对俄国白银时代文学的影响,分析了文学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其对文学表现力的拓展。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王彦秋副教授的报告“从列里赫的绘画看《伊戈尔远征记》的现代性”分析了画家列里赫不同时期创作的《伊戈尔远征记》相关绘画作品,探讨这些作品如何赋予古代文学作品以新的现代性,以及如何体现画家对“时间”和“道路”主题的思考。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刘洪波教授作“惺惺相惜,互为原型——果戈理与画家伊万诺夫的创作之缘”报告,探讨了作家果戈理与画家伊万诺夫之间的友谊和艺术交流,分析他们如何相互影响,成为彼此创作的原型,体现了文学与绘画之间的亲缘关系。
第四场主题为“古代文学与图像阐释”,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龙其林教授主持,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赵宪章教授评议。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欧荣教授的报告“诗耶?书耶?——以‘烟江叠嶂图诗’为中心的跨媒介和多模态性考察”探讨了《烟江叠嶂图》及其相关诗作如何体现艺术家之间跨时空、跨媒介的传承与创新,运用跨媒介研究理论分析了文学书像作品的多模态特性。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黄晋卿编辑作“清代女诗人的肖像题诗”报告,考察了清代女性诗歌中的肖像题诗,分析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个性化表达。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冯秀英副教授的报告“从《明皇击梧图》到‘击梧桐’:图像和文学的想象与演化”梳理了《明皇击梧图》的文本系统和流传轨迹,展示了绘画、音乐、文学在同一文本上的集中体现,以及图像和语象的杂糅和转变过程。扬州大学文学院张明明副教授作“从图像到演剧:元杂剧体制与鬼神戏的时空呈现”报告,探讨了元杂剧体制中的“题目正名”和“过场楔子”等结构元素如何影响鬼神戏的时空呈现。通过分析插图、文本和舞台表演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元杂剧中鬼神戏独特的时空转换和叙事特征。国家京剧院陈文静助理研究员的报告“丹青与题咏:论清代课读图文中的母教呈现”通过分析清代课读图及其题咏,揭示了清代士族家庭中母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张天骐讲师作“《赤壁赋》及其图像与日本风景游观中的赤壁拟想”报告,考察了《赤壁赋》及其图像如何影响日本的风景体验,分析了文图交融的观景方式在异域文化中的传播与接受。
第五场主题为“文学图像的生产与传播”,由杭州师范大学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欧荣教授主持,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赵敬鹏副教授评议。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陈雅新副教授的报告“‘满服入戏’新考——以图像为中心”从图像角度重新审视了满族服饰进入戏剧的过程,探讨了这一现象对戏剧服饰研究和中国戏曲艺术特征认知的影响。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邱弼君编辑作“希腊瓶画数据库视角下的图文关系——以Corpus Vasorum Antiquorum为例”报告,运用语篇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希腊瓶画数据库中画面描述文本与陶瓶画面之间的关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陈晓屏副教授的报告“风景的政治:《新小说》风景图像考释与风景观念研究”探讨了《新小说》中的风景图像如何体现了近代中国的现代性图景,分析了这些图像在建构新的想象共同体和理想现代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龚小凡教授作“1949—1966年红色书籍封面的政治图像学解读”报告,考察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红色书籍封面的政治符号和视觉表达,分析了这些图像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态。海宁市名人研究院、《鹃湖评论》王学海主编的报告“图像转向在叙事隐喻与文学之间——以政治漫画家米谷晚年作品为例”探讨了政治漫画家米谷晚年转向花鸟彩墨和陶瓷造型艺术创作的过程,分析了其作品中的叙事特征与图像重建如何反映时代、政治环境与个人生活的互动。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龙其林教授作“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作品图像叙事中的‘中国形象’”报告,考察了当代生态文学作品中的图像如何建构“中国形象”,分析了这些图像在反思中国生态问题和展现中国生态保护成就方面的作用。
与会学者发言
本届论坛特设青年学者分论坛,分为两场,旨在为新生代学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分论坛在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新楼401会议室举行。
第一场青年学者论坛以“西方文学与图像阐释”为主题,由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王虹元助理教授主持,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刘洪波教授担任评议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博士研究生韩楠的报告“从谦卑到谦卑圣母——文本与图像的双重视角下‘谦卑’形象的演变”探讨了中世纪“谦卑”美德形象的演变过程,指出谦卑形象逐渐与圣母形象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谦卑圣母图像志。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缜虹作“画如此,诗亦然——菲利普·雅阁泰风景诗学的图画表达”报告,考察了瑞士籍法语诗人雅阁泰如何在诗歌创作中实践“以景入诗,以诗入画”的理念。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博士后王睿琦的报告“罗兰·巴特,绘画的作家”分析了巴特鲜为人知的绘画实践,发现巴特的绘画与其后期符号学理论存在密切联系,展示了巴特在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创作实践。
第二场青年学者论坛聚焦“东方文学与图像阐释”,由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琴知雅长聘副教授主持,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日语系丁莉教授担任评议人。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王萱博士的报告“刍议古印度插图抄本的文图关系”探讨了佛教和耆那教插图抄本中的文图关系,分析了插图的多重功能。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郭一作“多重纪念空间:浅析《张雨题倪瓒像》”报告,考察了《元张雨题倪瓒像》中的多重纪念空间,探讨了这些空间的形成过程与特性。韩国高丽大学博士研究生陆淑婷的报告“图文诗互现:朝鲜语境下对孝子图说的展开——以《金氏世孝图》为中心”分析了朝鲜时期孝子图说的特点,探讨了朝鲜文人对“图说”这种表达形式和“孝”观念的认识。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曹旭博士作“朝鲜朝‘行实图’对《列女传》的图像诠释”报告,考察了朝鲜朝“行实图”中对中国《列女传》故事及图像的重新诠释,分析了其中体现的王权政治性和理想化女性形象构建。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博士后虞雪健的报告“江户时代本草学与草双纸文学的互动关系探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江户时代本草学在吸收借鉴中国本草类著作的基础上,所呈现出的与博物学、妖怪文化等多元学术文化领域交叉融合的独特发展图景。日本大阪大学博士研究生李俊甫的报告“日本军记小说《前太平记》的绘本化研究—以鸟居清信所作初期草双纸《(前太平记)》为例—”探讨了日本军记小说《前太平记》的绘本化过程,分析了绘本版本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青年学者论坛与会学者发言及合影
论坛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闭幕式由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院长陈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王虹元助理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王志翔副教授和北京印刷学院龚小凡教授分别作为与会学者代表发表了参会感言。他们分享了对本次论坛的见解和收获,肯定了会议的学术价值。
最后,南京大学赵宪章教授作总结发言并宣布会议闭幕。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文学与图像研究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与会学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不断深化相关研究,为文学与图像研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会议现场
(文:虞雪健 刘雪瑽 / 图:张京京 钟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