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外教
“世界文学与全球南方”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
2019-09-10
作为北京大学与悉尼大学2019年重点合作项目之一,由悉尼大学外国语与文化学院、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与世界文学学会联合举办的“世界文学与全球南方”(World Literatures and the Global South)暨第三届世界文学学会年会于8月23日至25日在悉尼大学圆满举行,来自世界二十几个国家的约一百位代表与会。悉尼大学校长迈克尔•斯宾塞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悉尼大学历来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因为无论是对于高等教育还是大学的学生而言,人文学科的重要性都是基础中的基础。他还指出,文学,尤其是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不仅具有自身的价值与意义,而且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人们间的相互交流、理解与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届大会的三位组织者包括悉尼大学外国语与文化学院院长吕一旭教授、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刘树森教授与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文学学会会长赵白生教授。在开幕式上,刘树森教授代表研讨会的三个主办方发言,首先感谢悉尼大学外国语与文化学院的会务团队为本次研讨会的举行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并向来自二十几个国家的与会代表致敬,感谢他们对本次大会的支持。此外,为了阐释本次研讨会的主题的意义,刘树森教授根据其最近的研究发现,从历史的角度解读了 “西方文学”缘何在1851由英国传教士和商人在华举办的多种英文刊物陆续介绍到中国,从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有大约一百位西方经典作家及其作品介绍至中国,包括莎士比亚(1853)、荷马(1867)、爱伦坡(1869)、惠特曼(1870)、狄更斯(1872)、柏拉图与苏格拉底(1872)、歌德(1876)、乔叟(1877)、爱默生(1878)以及济慈(1878)等;此后,过了半个多世纪,赴美国留学后回国的学者马小进1912年在中文刊物上发表文章,将“世界文学”这一概念首次引入中国,并将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核心部分予以讨论。相比之下,20世纪二十年代之后中国学术界与文学界则改变了对“世界文学”的认识,普遍认为“世界文学”不包括中国文学,而主要是指以欧美为核心的其他国家的文学。因此可见,在历史上,“世界文学”的名称与内涵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内涵,而当今在地理上位于地球南方的澳大利亚讨论“世界文学”,也需要讨论这一概念的内涵等相关问题。
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刘树森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摄:悉尼大学外国语与文化学院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因为不仅是首次在南太区域举办的大型世界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而且主题聚焦世界文学与全球南方,显示出在当今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学术界越来越觉得有必要对世界文学的传统定义进行重新思考,对全球南方与世界文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予以关注和探讨。
本次研讨会邀请的主旨演讲嘉宾是著名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小说家、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文学讲席教授艾利克斯•莱特(Alexis Wright)与哥伦比亚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高莉•维斯瓦纳森(Gauri Viswannathan)教授。在题目为《自治的文学:谁拥有世界的版图?》(“A Self-governing Literature: Who Owns the Map of the World?”)的演讲中,艾利克斯•莱特以其自身的创作经历以及对文学本质的认知为基础,讨论文学可以借助于作家的想象力进行穿越历史和空间的创作,进而使得文学的想象内容能够与无法想象的内容美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更为美好的感受。高莉•维斯瓦纳森教授的演讲题目为《经纪交易所:殖民教育与后殖民小说》(“Brokered Sites of Exchange: Colonial Education and the Postcolonial Novel”),讨论了20世纪若干殖民地的小说家模仿《简•爱》与《黑暗之心》等欧洲经典小说所创作的小说作品,认为在全球化的视阈下,经典的小说在不同语言文学语境中的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已经被变为万花筒般的场域,然而社会与民族的各种关系却得以在此完成交易。
研讨会的研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想象全球南方/全球南方的文学创作”;二、“跨国文学”;三、“全球南方、世界文学与全球市场作用”;四、“超越世界文学”。与会代表围绕上述四个主题发言和研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台湾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的多位代表与会,并在研讨会上宣读论文。
赵白生教授在大会的闭幕式上做了主题发言,题为《“南北模式”:全球文学研究的新范式》(“We the South:A New South-North Paradigm for Global Literary Studies”),对全球南方这一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辨析,提出了三种意义上的全球南方,即Old Global South, New Global South, Deep Global South,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球南方文学的形态及其对老的世界文学研究范式,即东西模式所带来的冲击和变化。
北京大学世界传记研究中心主任赵白生教授在闭幕式上做主旨发言 摄:悉尼大学外国语与文化学院
大会期间,还组织了一系列文学交流活动,丰富多彩。这些活动包括:十几个国家的作家参加的“作家主题论坛”、有关澳大利亚原住民维权的纪录片发布会以及演讲会、全球南方作家朗诵会与表演会、以及中澳作家专题论坛等。其中,在澳大利亚民族电视台(SBS)主办的中澳作家专题论坛上,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周思(Nicolas Jose)、著名译者韩静、中国八零后代表作家迪安、山东作协副主席铁流和广东作家陈启民等著名作家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经验与翻译实践,讨论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此外,刘树森教授、吕一旭教授和高莉•维斯瓦纳森教授还一同接受了澳大利亚国家广播电台(ABC)的采访,讨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与意义,以及有关中国澳大利亚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内容。
北京大学与悉尼大学部分人员合影
摄: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