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2022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圆满落幕

  2022年7月8日下午,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中心、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联合主办,北京第二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协办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东方文学暑期学校顺利闭幕。本次暑期学校以“东方文学与文明互鉴”为主题,举办了线上讲座、师生交流、分论坛讨论和论文分享等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2022年全国研究生东方文学暑期学校闭幕仪式

  

  6月27日至7月8日,东方文学暑期学校共邀请20位国内外学者,为学员们带来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学术讲座。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第二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埃及艾因夏母斯大学和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等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东方文学文化研究为中心,从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出发,向学员们展现了广阔的文学、文化视角,提供了多元的研究方法。

  北京大学王邦维教授《“一夕不声”与“生死之梦”:一个故事的文学及文化解读》选取《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印度“一夕不声”故事与中国的衍生故事进行对比,阐释神话故事的跨地区、跨文化、跨时代的流传与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程巍研究员《制造“麦考利的孩子们”:英印殖民地的英文教育》通过介绍英帝国在印度殖民地的“英国文学”学科设置及发展,指出英语作为殖民工具使当地上层社会子弟与本民族语言疏离、与印度和世界的当代问题疏离。浙江大学许钧教授《翻译的价值与使命》以北京大学的建立引出中国翻译观的建立,并结合翻译的历史与现状,探讨翻译的本质和定位以及翻译在新时代的使命。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世界文明多样性与科技革命》介绍了当代外语教育面临的挑战,梳理了中外科学技术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影响,揭示数字人文在内的跨学科研究的本质及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钟志清研究员《经典的形成与重构:从文明互鉴的视角出发》详细介绍了《圣经》在不同时期的版本及其经典化、正典化过程,呈现了希伯来文化与欧洲文明之间的相遇、交锋。中国社会科学院陈众议研究员《文学常数与变数刍议》通过具体的文学研究案例阐述文学的常数和变数问题,提出文学跨学科研究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依然要注重“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朝戈金研究员《双重视域中的文学文本》以“口头诗学”为论域,总结了口头文本和书写文本之间的“双通道双媒介”特征,两者既各自发展又彼此交缠。北京大学陈岗龙教授《城隍、格斯尔可汗和人鬼情——中蒙AT776型故事的考察》通过比较中蒙的“渔夫与水鬼型”故事,阐释城隍的传播路径。北京大学魏丽明教授《泰戈尔戏剧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介绍了泰戈尔的戏剧创作,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田野考察,分析了泰戈尔戏剧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呈现。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英美旅行文学与东方主义》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视角,通过一系列文学文本的分析,阐释了英美旅行文学中的东方主义文化特征。

  北京第二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侯宇翔教授《耶路撒冷:十字路口的包容对话》从地理、宗教、历史三个维度介绍了耶路撒冷,阐明耶路撒冷是一座和平的三教圣地。埃及艾因夏母斯大学哈赛宁教授(Hasanein Fahmy Housain)《中国文学在阿拉伯的传播》介绍了不同时期中国文学在阿拉伯的传播,并就中国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在阿拉伯的译介传播现状和前景展开讨论。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民间文学如何激活文化文本——四重证据法的运用》立足于中国文化理论建构的实际问题,通过熊、象、猪、龟四种文化象征的分析,介绍四重证据法在文学研究中的运用。北京大学熊燃助理教授《佛教宇宙学著作〈三界论〉在泰国的生成与传布》以泰国佛教宇宙学为中心,探讨了《三界论》的文本重写与流传问题,以管窥印度宇宙学思想在东南亚的传布与演变。北京大学史阳副教授《〈达冉根〉与菲律宾英雄史诗》通过对菲律宾英雄史诗《达冉根》的深入解读,阐释了英雄史诗在当地的文化规范作用,并延伸探讨了口头传统、民间文学的文学治疗功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刘建辉教授《近代中日文学的互文与互动》基于比较文学视角,通过分析中日文学文化交流,重新梳理了中日文化交流史。北京大学林丰民教授《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一个范例:〈一千零一夜〉的“前生后世”》通过分析《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探索了其故事文本的生成与流变,讨论了《一千零一夜》故事对世界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北京大学翁家慧副教授《雅俗之别——日本〈红楼梦〉漫画与同人小说》围绕漫画和同人小说在日本的传播,探讨中国文学巨著《红楼梦》在“走出去”和“本土化”的过程中在日本发生的变化。北京大学金勇副教授《跨文化文学传播的机制与内涵——以〈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为例》以《三国演义》在泰国传播这一经典个案为中心,从文学作品在异域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传播的机制及背后的文化内涵。北京大学陈明教授《丝绸之路佛教譬喻的叙事与文图流变》通过对比一系列譬喻故事的文本及图像,揭示了譬喻故事的流变及价值,让我们看到了丝绸之路上文学与文明的交融和碰撞。

  二十场讲座得以成功举办,也得益于讲座主持人的支持。在本次暑期学校中,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和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的陈明教授、林丰民教授、吴杰伟教授、陈岗龙教授、魏丽明教授、范晶晶长聘副教授、廉超群长聘副教授、翁家慧副教授、史阳副教授、金勇副教授、刘英军助理教授、熊燃助理教授,以及北京第二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中东学院的肖凌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内容丰富的讲座和专业精辟的点评都给学员们以愉快的学术享受,引导着大家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道路,扩宽了大家的学术视野。

  7月6日和7日晚,暑期学校的学生论坛陆续举行,共分为东南亚文学论坛、西亚北非文学论坛、南亚文学论坛、东北亚文学论坛和东方民间文学论坛五大论坛。由于参与的学员数量众多,研究方向各异,各论坛下又设置了多个分论坛。近两百名学员在分论坛上展示自己最新的学术成果,分享研究经验。同时,老师们也就学员的报告和论文,提出修改建议和指导意见。

  

史阳老师在东南亚文学分论坛与学员交流

 

  

  暑期学校闭幕式由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副院长吴杰伟教授主持,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九洲官方网站,九洲jiuzhou(中国)院长陈明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林丰民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东南亚系主任史阳副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日语系翁家慧副教授出席了会议。首先,云南大学黄继旋、华中师范大学于航、天津师范大学侯营、西北民族大学朋毛措、杭州师范大学葩丽扎提·阿地里作为分论坛优秀论文代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论文主旨和研究心得,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之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汪雅莉、西安外国语大学庞海霞、中山大学林旭娜、北京外国语大学郑圆圆分别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参加此次暑期学校的收获和感想。随后,林丰民教授对本次暑期学校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未来暑期学校的举办作出展望。最后,陈明院长向本次暑期学校的全体学员、组织此次暑期学校的老师及志愿者以及所有授课教师表达感谢;并表示来自不同地区、民族和专业的学员在暑期学校的交流学习契合了此次暑期学校“文明互鉴”的主题;同时鼓励各位学员能够不忘初心、不忘教诲,深入品味、炼化入心,脚踏实地,登高望远。闭幕式在全体成员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西北民族大学朋毛措同学在闭幕式上分享自己的论文

 

林丰民教授闭幕式总结致辞

 

  

文/图:史家兴